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乍起,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审时度势,迅速作出反应。以1月27日向全行业发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为发端,协会通过各种形式,发出一系列通知、慰问信、公开信、征集函、倡议书,编发行业抗疫工作简报、企业战役复产报导、新闻评述,撰写准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通报、行业各专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报告、准入企业复工情况分析报告,推出协会抗疫助企举措等。
2020年5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本)》(2020年第21号)。至此,已公告8年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修订为《规范条件》,修订后的公告管理制度更加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据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组成行业专家组,对9个省区市的14家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第一批)规范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及现场核查,对拟公告的规范企业进行公示。
2020年6月4日,三河市长城橡胶有限公司、北京吉通轮胎翻修利用有限公司、绵阳锐洋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开元润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申报材料,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宣传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典型案例”在官网推出;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江苏江昕轮胎有限公司等机构研发的“高速3D成型载重型免充气轮胎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0年7月初,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发布“2019年中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部分企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报告”。此举对加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促进我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企业优化升级,引导行业企业规范发展,以及为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02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生态版”刊登了该报记者采访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朱军会长的文章,以《废旧轮胎变身“黑色黄金”》为题,就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等内容作了正面而积极的报导,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行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0年9月,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已公告再生资源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以及“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和规范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告的1-6批次共80家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企业2019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形成《2019年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企业经营情况统计报告》。
协会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推动行业发展不松劲。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采取线上、线下联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召开了各类标准制订审查会、《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0本)》宣贯会、2019年度中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部分企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报告发布会、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企业生产经营年报发布会等。
上半年新冠疫情高发阶段,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主要通过线上和媒体等形式积极开展服务行业企业活动,下半年疫情逐渐进入相对平稳期,协会不失时机地发力线下会议、活动。9月8日至10日在河北魏县召开了“2020年全国橡胶循环利用制品行业技术交流研讨会”,9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9月21日至23日在河北省宽城县召开了“2020年全国橡胶热裂解行业技术交流研讨会”,12月10日在辽宁丹东顺利召开了“2020年全国再生橡胶行业发展技术交流会”。为行业及各专业企业技术交流、互通讯息、密切合作提供了及时而有力的支撑平台。
由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组织编制的《中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未来五年行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2020年11月10日,协会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有关部委领导、行业部分专家以及企业和各级协会组织的代表,开门问策,广泛征求意见。
《废轮胎、废橡胶热裂解技术规范》《废轮胎(橡胶)再生油》《热裂解再生炭黑深加工装置》《常压连续再生装置》《轮胎翻新再制造技术规范》等各类标准已进入制订过程的不同阶段;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的《再生橡胶及其制品》环境认证标准已编制完成;对3项废轮胎(橡胶)热裂解技术装备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工艺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编辑:皮飞
版面:刘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