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全景图谱
环保行业围绕污染处理,从包括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环卫设备及服务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向包括环境监控等前端控制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其中,大气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已处于成熟阶段;环卫设备及服务、环境监控、固废/危废处置处于成长阶段;土壤修复尚处于起步阶段。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我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环保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环保产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行业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行业格局逐步优化。尽管受到2018年产业发展流动性危机余波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一些环保企业依然面临着经营危机,但总体来看,2019年环保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趋好,持续保持了较快发展。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测算数据,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00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1.3%。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企业共有11229家,其中共有大型企业385家、中型企业2728家、小型企业3957家、微型企业415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4%、24.3%;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2.2%,可见,我国环保企业仍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少,产出贡献大,80%以上的产业营业收入集中于占比约10%的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92.0%的营业收入、87.6%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该部分企业的单位数量占比仅为9.8%,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单位数量占比高达72.3%,其营业收入占比仅为2.3%、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3.8%。营业收入规模越小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越高,其环保专业化程度也越高,营业收入超过l00亿元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为44.l%,营业收入小于2000万元的企业,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达98.2%。
据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1492家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91.7亿元,实现营业利润598.3亿元;3372家水污染防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76.3亿元,实现营业利润539.2亿元;1366家大气污染防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4.7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43.1亿元。
据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从领域分布看,11229家企业集中分布在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上述4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之和占比达91.6%;其中,水、固2个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高达76.5%和82.7%。从地域分布看,11229家企业有近半数集聚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的企业总数占52.6%,仅比东部地区企业占比高5.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67.4%、67.6%,远远超过中、面部和东北三个地区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45.6%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近一半的产业营业收入。
从细分领城看,2019年,在环境保护产品生产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两大领域从业单位数量集中,设备产销量占据全行业市场的65%以上:在环境服务领域,从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4大服务领域,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服务分别占据约36.4%,28.4%的市场份额。
环保产业细分市场情况
据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列入统计的环境服务企业共10486个,年收入总额为5281.1亿元,年利润总额为576.7亿元。
环保设备行业的发展共有三大特点,分别是政策依赖性较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市场分散,竞争激烈。具体分析如下:
在《2020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中,2019年纳入统计的环保设备市场共有1583家企业;年产值为1018.60亿元,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分别为949.10亿元和135.80亿元,实现出口合同额51245.60万美元。
按行业分,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只有聚光科技和创元科技有设计到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行业,但没有企业涉及到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行业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