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人民日版民生周刊人黄河专题报道中,有提到回归荒野黄河保卫战发现的六个主要环境问题,还有回归荒野团队在黄河调研时拍的2张环境问题的照片。关于黄河的六个主要关键问题梳理如下:
问题一、固废倾倒
黄河流域工业园区相对偏远,在其周边存在大量固废倾倒问题,直接影响当地环境安全,对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环境安全风险,并对黄河水源安全造成环境安全隐患。该现象在整个黄河流域较为常见。
上面四张图是不同地区的四个固废倾倒点,主要是工业固废。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小,工厂相对建在离人口集中区比较远的地方,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方便和节省资金,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工业固废不合规倾倒在无人区的荒野里,甚至一些被倾倒在河道和山沟里。该问题比较突出,各地都有,这些固废在雨水冲刷的情况下,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污染的风险。
上图是随意倾倒在某地湖边的各种化学品,里面还有很多残存的药品,前几年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情况,这一两年这种状况在逐渐改善。
上图是在某草原深处正在倾倒固废的现场,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经过风吹和雨水冲刷,这些固废污染不断侵蚀着周边的环境。
下面是2017年兰州中铝大修渣(废阴极碳块)倾倒案,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2017年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岗子村的山沟内发现了大量不明固废,后向当地环境部门做了举报反应,11月26号省环保厅回复称:经查,举报反映的固废倾倒点位于红古区平安镇岗子村山神沟靠近西北方向山体的一侧,倾倒物为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阴极炭块(2016年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代码HW048),倾倒量约1500吨,系兰铝公司2016年以前大修期产生。该公司与甘肃欣鑫炉料有限公司签订废阴极炭块处理协议,委托其对大修过程中产生的大修渣(废阴极炭块)进行破碎处理,对分离出的钢棒和破碎后的阴极炭块返回兰铝公司进行后续利用。甘肃欣鑫炉料有限公司对部分阴极炭块未按环评要求返回兰铝公司回收,非法堆存。
兰州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案件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铝兰州分公司涉嫌环境违法问题调查处置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处置已倾倒的危险废物,查明责任、严肃处理。兰铝公司制定了《危险废物紧急处置方案》,截止10月2日已完成清运工作,并送至危废暂存库,严格落实危废规范化管理要求。
案例进展:
1、通过前后两次举报且经和新京报合作报道后,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媒体对此事件做评论和跟踪报道。
2、国家环保部及环保部西北督察局赶赴现场,2017年12月29日,原环境保护部对中铝兰州分公司大修渣环境问题实施挂牌督办生态环境部兰铝进行挂牌督办,并派对出核查组联合甘肃省政府对中铝兰州分公司大修渣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3、2018年3月12日,兰铝正式对撒拉沟大修渣进行全面清运,3月25日清运完毕,共清运2.3万立方米大修渣混合物,并拉回厂内危废暂存库堆存。为确保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电解大修渣得到彻底处理,公司投资2792万元实施了大修渣无害化处理项目。项目每年可无害化处理铝电解大修渣1万吨。
4、按照挂牌督办通知要求,兰州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对全市761家涉及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单位开展了专项排查及整治工作,对全市14条深沟和西固区3个渣场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共向46家单位下发限期整改文件,行政处罚企业两家,已全部落实整改工作。
5、2018年,对兰州中铝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为了彻底整治解决环境污染危害问题,后中铝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近5.7亿元。该诉讼案例成为了甘肃省2019年度全省十大诉讼案件。
上图是2019年我们做回访时拍摄的照片。原来堆放各种固废的地方都做了修复治理,所有的固废都被按合规的程序做了处置,中铝兰州分公司在修建了固废填埋场,对其产生的固废合规处理。
此前甘肃很多山沟存在一些企业所倾倒的固废或这边居民的生活垃圾,兰铝案例推动倡导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甘肃有关部门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值得肯定。
问题二,污水排放问题
无论是工业污水,还是生活污水,整个黄河流域都不太乐观。黄河流域的工业污水排放、农村城镇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为主的3方面的原因,使得黄河水质断面中劣Ⅴ类水占比达很高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调研发现:
工业污水排放问题。黄河中上游流域的西北地区因经济落后等各种原因,一些比较早的工业园区没有建污水处理体系,所以一些企业采取直排或者采用晾晒池沉淀蒸发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特别是洗矿水排放等问题较为严重。
农村城镇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西北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特别是乡镇农村的生活污水是直接排放到就近的沟渠里面,污水会随着沟渠直接流淌到下游的河流中去,该问题在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没有得到解决。
上图是我们在2019年在渭河拍的一张照片,一个排污管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渭河里,可以清晰的看待不同颜色的水体。
问题三,采矿破坏问题
黄河流域诸多露天矿区的不合理开采和不愿多花钱做生态修复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都是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这与国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相违背。不合理的采矿会导致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矿区存在粉尘污染严重、洗矿污水肆意流淌、矿区修复与治理表面化等情况。我们也常收到很多矿区周边居民关于粉尘污染严重,破坏草原的反馈,甚至有一些矿区的矿粉污染牧民的草场,导致周边牧民牛羊大量死亡的情况。足以说明矿区不合规开采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下面是不合规采矿带来的几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1、水污染,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通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当有毒元素、重金属侵入食物链时,会给我们带来潜在的威胁。
2、大气污染,露天采矿及地下开采工作面的钻孔、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特别是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以及尾矿风化物等,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会产生尘暴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空气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废弃物。
4、土地破坏及复田、土壤的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我国矿山破坏土地的总数尚未详细的统计,根据已初步掌握的资料,各类主要的露天矿山有1000多个,多属于小型露天矿,而对土地的破坏是十分严重。
5、地质灾害,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的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6、地下水位下降,露天采矿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一些地区露天矿的用水来源多为地下水,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速了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如上图,该矿区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经过我调研曝光后做了整改,后生态环境部对该矿做了通报:违规侵占草原11667亩,矿区管理混乱,现场一片狼藉,大量矿土无序堆放,未按要求进行覆土种草和地下水监测。
问题四、塑料垃圾问题
黄河及黄河支流塑料垃圾成灾,塑料垃圾多为餐饮、农业,日化等垃圾,无论是在水体中还是在岸边甚至在水源地保护区,塑料垃圾问题都十分严重。塑料垃圾来源主要是此前城镇和农村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塑料垃圾随意倾倒,后被雨水冲刷到黄河水系中。
如在黄河支流湟水河不足一百平米的范围内,我们统计到各种垃圾瓶罐183个,其中饮料瓶68个(包括矿泉水瓶),医药瓶+农药瓶77个(有些瓶中还有药品),日化瓶25个(很多残存液体),厨房塑料垃圾13个塑料泡沫因太多无法计数)。后甘肃临夏州河长办对该段河滩做了清理,共清理出垃圾2.3吨的垃圾。
通过我们观察,发现河道塑料垃圾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一场风或一场雨就可能将很多没有覆盖的塑料垃圾进入河流。更有甚者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特别是农村地区,因为农村垃圾收集体系不完整,很多生活垃圾没有被集中处理,部门塑料垃圾最后将入到江河里。但几年来随着农村垃圾的治理,这一现象正在变好。
2、农业生产和售卖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垃圾。农业生产主要有地膜塑料、农药包装、种子包装等,还有在产地运输前做的网套、隔温塑料泡沫等。这些塑料垃圾没有被集中处理,很多都流向江河里,特别是农地塑料薄膜和农药包装比较严重。(建议各地建立农地薄膜、农药包装的回收机制)
3、游客或个人在河流周边将随身携带的塑料制品随意乱人的行为,会产生不少塑料垃圾进入河道水体,这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
4、建筑或工业垃圾随意倾倒。很多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中含有很多塑料垃圾,PVC材料、泡沫等各种塑料制品。这部分的比例也不是少数。
上图是某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塑料垃圾,两只绿头鸭正在觅食。河道内或两岸发现塑料垃圾怎么办?根据几年的经验,关于塑料垃圾严重的情况可以通过下两种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当然自己能有方式解决的话可以自己想办法清理解决。
1、可以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在微信号2369环保举报平台做举报,也可以打电话给12369,建议用微信公众号,在该平台可以添加现场图片、文字说明、以及举报位置的定位。(该方式适用于在现场,方便易操作,环保部门处理后会有处理结果反馈)
2、向该河段的河长办举报反映情况。一般河道两岸会有河长公示牌,上面有具体该河段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和上一级的联系方式。按正常河长有责任定期对所管辖的河道做巡护工作,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常能看见很多河道问题。(常见的河道问题有乱采乱挖、垃圾问题等)
关于塑料垃圾不入江河,除了净滩走河外,我们每一个人的源头减量是最为重要,也是我们能随时随地可以做到的事。当然决定权在你手里,就看你做不做了。
问题五、粉尘等大气污染
黄河流域有很多氧化铝、电解铝、钢铁、水泥、煤化工等行业、还有各种露天矿等,这些企业周边粉尘污染十分严重,也严重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粉尘污染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不可忽视的话题。
粉尘污染是一个相对比较难推动和解决的环境问题。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大的工厂和矿区都存在粉尘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工厂或矿区的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运输堆放过程中的排放等。
粉尘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最直接,也能看得到,但是很难解决。我们将一些粉尘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该地的环境部门举报后往往是不了了之,走过场的居多,企业整改不完全,导致一些企业多年前的粉尘污染问题依旧还在。周边百姓苦不堪言。
上图是山西某地氧化铝企业厂区外的粉尘污染,该乡镇粉尘污染十分严重。生活在当地儿童有背后出现红疹不退的现象,经当地医院检测有儿童存在血铅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
问题六、历史遗留的污染场地
黄河流域各地区过去相对粗放的环保政策,导致现在还存在很多10年前的污染场地,因隐蔽性、企业瞒报、地方政府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很多污染场地没有被得到有效治理,这些污染场地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地下水、风吹的方式不断污染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所以历史遗留的污染场地也应该是黄河大保护的关注对象。
一些污染场地如果不处理,会不断向周边环境扩散,会对我们的环境持续性污染。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污染场地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污染场地都被遗弃在荒野里,没有被纳入到当地污染场地治理名单。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们相信污染场地问题也会逐渐被重视,并对其进行治理。
2019年10月我们黄河兰州-中卫做生态环境观察,在中卫同当地志愿一起在一片人工林美利林区发现有多处倾倒造纸黑液的污染场地,污染物体量大,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没有任何防渗漏措施,污染物肆意侵蚀自然生态环境,且对当地地下水安全存在隐患,具体如下:
2018年初,宁夏野保志愿者李根山告诉环保志愿者,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林地里有污染,没人管。上图是志愿者李根山在排污池上。
2019年10月3日,回归荒野及伙伴同当地志愿者李根山对美利林区做调研,发现大面积造纸黑液污染场地。后将该情况反应给有关环境部门。
2019年10月18日,新京报记者现场调查,与当地相关部门接触,之后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处理此事,开始治理工作。
2019年11月7日,回归荒野: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问题,紧邻国家自然保护区(点击查看)
2019年11月9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要对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做调查(点击查看)并连夜赶赴现场调查中卫市美利林区部分区域遭造纸黑液污染问题。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对中卫市环境污染问题挂牌督办。(点击查看)
以上是我们对黄河流域6个生态环境问题的简单梳理,都是我们实地调研后的真实情况。
下面是人民日版民生周刊黄河生态故事专题报道。